哈達鋪,原名哈塔川,明代在哈達川設鋪,故稱哈達鋪,地處岷山東麓丘陵川壩之中,海拔2280米,是馳名中外的“岷歸”的主要產區(qū)。自清末民初,這里就有陜西、山西、天津、上海、河北、四川等十余省的藥商來此設“商號”,開“店鋪”經營藥材生意,素有當歸之鄉(xiāng)的美稱,2005年榮獲“中國歷史文化名鎮(zhèn)”稱號,2015年榮獲“全國文明村鎮(zhèn)”稱號。
哈達鋪紅軍長征紀念館,位于哈達鋪鎮(zhèn)上街,國道212線上,南距宕昌縣城35公里,北距定西岷縣縣城35公里,西距甘南迭部縣臘子口(臘子口戰(zhàn)役紀念館)70公里。
1935年9月至1936年10月,偉大的中國工農紅軍紅一、二、四三個方面軍經過艱苦卓絕的征程,先后到達甘肅小鎮(zhèn)哈達鋪,黨中央毛主席在當地發(fā)現(xiàn)的“大公報”上得知陜北有紅軍根據地的消息后,立即作出了將紅軍長征落腳點放在陜北的重大決策。紅二、四方面軍次年在哈達鋪相繼發(fā)動實施了“成徽兩康”戰(zhàn)役和“岷洮西固”戰(zhàn)役計劃,并在哈達鋪開展了擴紅建政工作。哈達鋪是決定紅軍長征命運的“重大決策地”,是長征途中名副其實的“加油站”。
1978年9月,成立了哈達鋪長征紀念館籌備領導小組,當時由宕昌縣委抽調專人看護舊址;1981年9月10日,甘肅省政府公布“哈達鋪紅軍干部會議會址”,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85年10月,宕昌縣政府設立“哈達鋪紅軍長征遺址管理所”,同年底,根據胡耀邦同志題寫的館名,更名為“甘肅省宕昌縣哈達鋪紅軍長征紀念館”;2008年3月27日被省文物局確定為全省首批免費開放博物館(紀念館)。2012年,更名為“哈達鋪紅軍長征紀念館”,被批準為正縣級建制,隸屬中共宕昌縣委的直屬事業(yè)單位。現(xiàn)有干部職工(含館聘人員)43人,內設機構4個(正科級),分別為辦公室、保衛(wèi)科、宣傳教育科、資料征集研究科。全館總占地面積:48000平方米,建筑面積7549平方米。其中革命遺址占地6485平方米,建筑面積3381平方米。紀念館占地41515平方米,建筑面積4168平方米。有展廳1處,建筑面積3085平方米(其中展廳2000平方米) 。革命遺址五處,分別為:紅一方面軍司令部及周恩來同志住室(同善社);毛澤東、張聞天同志住室(義和昌藥鋪);郵政代辦所;紅軍干部會議會址(關帝廟);紅二方面軍總指揮部及賀龍、任弼時、劉伯承、肖克、關向應、李達同志住室(張家大院);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第一街”,留存著長征時期的原貌民宅建筑1209座3391間,總面積43306.87平方米,其中保護范圍內重點建筑274座842間(包括二層樓建筑),面積:11205.87平方米?,F(xiàn)在這五處紅軍長征革命遺址和長征一條街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在甘肅省境內規(guī)模最大、最全面、保存原貌最完整的革命紀念地。有各類革命文物400多件。年接待國家機關干部、企事業(yè)單位、社會團體、軍隊和學?;顒?00多場次,接待參觀受教育人員38萬多人次,其中青少年和學生18萬余人次。
哈達鋪長征紀念館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中國延安干部學院現(xiàn)場體驗教學點”,五處舊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景區(qū)為全國“紅色旅游”100個精品景區(qū)景點之一,哈達鋪紅軍長征一條街進入“中國歷史文化名街”評選16強。同時,還是甘肅省“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全省國防教育示范基地”、甘肅省黨員干部黨性教育實踐基地。經過多年建設和發(fā)展,哈達鋪紅軍長征紀念館已成為弘揚長征精神,傳播正能量和宣傳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課堂。
(來源:哈達鋪紅軍長征紀念館網站)